机械-关于立体印刷快速成型制造的工艺简述
立体印刷成型 这类成型法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深人、技术最成熟、利用最广泛的1种快速成型方法。1984年立体印刷成型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1988年第1台可操作的制造系统商业化。1989年美国人Chryster首先在工程实践中利用这类技术,但直到1992年才引发足够重视。该技术的开辟者是美国3DSystem公司,它是全球最大也是第1家RP制造商,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30%别墅和民房拆迁有区别吗,其生产的SLA系列产品独占鳌头,并构成垄断市场。 1)工艺原理 立体印刷成型(SLA-StereolithagraphyApparatus),又称立体光刻、光固化等。其基本工艺原理(如图4所示)是借助CAD进行所需要原型的3维几何造型,产生数据文件并处理成面化的模型。将模型内外表面用小3角平面化离散化,得到目前快速成型制造系统普遍采取的、默许为工业标准的STL(Stereolitho-graphy)文件格式。按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的处理方法剖切模型,构成从底部到顶部1系列相互平行的水平截面片层,即通过计算机将面化模型剖切成系列横截面。利用扫描线算法对每个截面片产生包括截面轮廓路径和内部扫描路径两方面的最好路径。同时在成型系统上对模型定位,设计支持结构。 切片信息及生成的路径信息作为控制成型机的命令文件(CLI文件),并编出各个层面的数控指令送人成型机。分层越薄,生成的零件精度越高,采取不等厚度分层的目的在于加快成型速度。 激光成型机中的激光束按数控指令扫描,使盛于容器内的液态光敏树脂逐层固化并粘接在1起。固化进程从工作平台上的第1层液体开始,当第1层固化后,工作平台沿Z轴方向降落1段距离(即分层厚度,并考虑材料及工艺因素),使新1层液态树脂覆盖在已固化层上面,进行第2层固化。重复此进程至最后1层固化终了,便生成了3维原型实体。储液槽中艳服的液态光敏树脂在1定波长(如325nm)和强度的紫外激光照耀下就会在1定区域内固化即构成固化点。成型开始时,工作平台处在液面下某1肯定的深度,如0.05~0.2mm。聚焦后的激光光斑在液面上按计算机的指令逐点扫描即逐点固化城管强拆工厂不走程序如何处理。当1层扫描完成后未被激光照耀的树脂仍然是液态的。然后升降架带动平台再降落1层高度刚刚成型的层面上面又布满1层树脂再进行第2层扫描构成1个新的加工层并与已固化部分牢牢连接在1起。 对采取激光偏转镜扫描的成型机来说由于激光束被偏转而料射时焦距和液面光点尺寸是变化的,这直接影响薄层的固化。为了补偿焦距和光点尺寸的变化激光束扫描的速度也必须是实时调解的。另外,制作各薄层时扫描速度也必须根据被加工材料层厚度变化(分层厚度变化)而作调解。 2)系统组成 通常立体印刷成型系统由激光器、X-Y运动装置或激光偏转扫描器、光敏性液态聚合物、聚合物容器、控制软件和升降工作台等部分组成。 转载自:常州市兰生数控机床销售有限公司维修部